【2012“学科建设年”,我们在行动】专题报道·学科巡礼(之三)

【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蔡永华 时间:2012-05-11 浏览:

周国模到环资学院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5月3日上午,校长周国模在学科办负责人陪同下,到环境与资源学院指导学科建设工作。环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学科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以及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汇报会。

会上,环资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学院“学科建设年”总体工作思路与安排,并详细汇报了学院前期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森林经理学学科、土壤学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三位负责人分别就前期学科诊断工作进行了汇报。

听取学院、学科的汇报后,周国模肯定了环资学院“学科建设年”的工作部署与安排,也肯定了各学科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并根据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建设目标等内容,对学院下一步学科建设提出意见:第一,学科诊断应围绕国家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并找出学科师资队伍、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平台建设等与国内外院校同类学科的差距;学科定位与建设目标要量化,找到实现发展目标“路径”是“学科建设年”各项工作开展的关键。学院、学科要推进学科组织建设进程,明确学科使命,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完善学科组织,组建学科队伍,使学科每位老师有个合理的定位。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学科建设核心问题上,学科要根据发展需求,一方面要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人才培养,要为作风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有培养价值的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国内外进修培训等措施进行跟踪培养,为学科长远发展储备人才。第四,要强化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团队、省级重中之重与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为构建国家级平台奠定基础,这就需要学科围绕既定目标和任务,开展创新研究,在国家级奖励、高端论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周国模指出,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学科建设的得力“抓手”,学院要在基础类项目上有所增加,要进一步凝练方向,争取在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增长。

【专题报道·基层实践】

环资学院“学科建设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年”工作部署与安排,环境与资源学院迅速制定“学科建设年”活动计划,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学科诊断,明确学科使命

开学初,学院领导班子分别走访森林经理学科、土壤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和学科教师进行座谈,解读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传达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的具体工作部署。

近期各学科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学科自我诊断。学院也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研讨,针对学院当前学科建设中学科使命不明确、学科组织化程度不高、学科队伍不强等突出问题,学院领导要求各学科首先要明晰学科使命、学科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根据学校“1030”战略重点,紧密围绕农林固碳减排与碳汇交易、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农林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三个重点展开学术研究;其次,要不断汇聚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壮大学科队伍,争取在平台建设和标志性成果方面有新的突破;各学科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科管理制度,为学科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保障。

汇聚人才,提升学科水平

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学院“十二五”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学院以“学科建设年”为契机,不断物色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

4月22日上午,环境与资源学院举行隆重聘任仪式,聘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站长傅声雷教授,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陈英旭教授为学院外聘教授。三位教授是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专家,在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加盟必将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校长周国模在聘任仪式中指出,学校现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变革之中,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1030”战略重点已经确立,聘请知名教授为我校外聘教授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环资学院紧扣学院发展定位及学科专业规划目标,围绕学院重点研究领域,强力引进相关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物,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在校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月3日下午,我院聘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先贵研究员在学6-501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又一高层次人才加盟我院。

学术交流,激发科研热情

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学院于去年底就部署“学科建设年”学术交流的具体目标,即以学术文化节为载体,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营造科研氛围,推动广大教师了解国际科技前沿,激发科研热情。

从2月到5月,学院陆续邀请校特聘教授曹志洪,浙江省“千人计划”王海龙教授,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知名专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学中心刘曙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站长傅声雷教授,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陈英旭教授,南澳大利亚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Nanthi Bolan 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先贵研究员给全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紧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污染修复、水环境治理、土壤微生物应用技术等学院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展开,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极大激发了全院师生的科研激情,同时也为学院下一步搭建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奠定了基础。学院下一步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如“2012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等也正在紧密锣鼓地筹划之中。

明确方向 理清思路 园林学院召开学科建设首轮系列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学校学科建设工作有关部署,认真查找学科建设短板、理清学科建设思路,4月1日至28日,园林学院连续召开5场学科建设研讨会,深入研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学科建设发展。

会议认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关系学校、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龙头,全院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科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通过纵、横向及国际国内比较,认真剖析学科所处地位;主动对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学校“1030”战略重点,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努力提高学科组织化水平,着力增强科研学术水平;强化与学院内部各学科及校内其他学院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借力发展,寻求和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

会议提出,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将着力推进以下重点任务:一是采取政策倾斜、增加投入,促进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强化高水平师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设一支整体素质好、结构合理、学术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科团队,加快促进年青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提高。三是结合人居环境学研究中心大平台构建,加快组建人居环境学大团队,承接大项目,集中产出一批高质量、系列化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会议要求,研讨会后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和近期目标,认真研究适合本学科发展的思路和运行机制,认真分析查找学科发展中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订加快学科发展的建设措施,充分调动学科成员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合力推进学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据悉,接下来,园林学院还将通过召开系列师生座谈会、学术沙龙,以及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系统剖析和诊断,分层次、分类别举行系列学科建设诊断会,就学院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下一步学院学科建设思路,确保学院学科建设取得实效。

【学科巡礼·园林学院】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A类),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园林国家级特色专业、风景园林及园林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支柱学科,在园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种质资源及新品种繁育等领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1-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研究生教育工作在45所开此专业的全国高校中被评为四星级专业,排名第9(全国高校中该专业获五星级2所),并在该培养领域没有博士点的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位。园林专业在115所开此专业的全国高校中被评为四星级专业,排名第11(全国高校中该专业获四星级及以上为20所)。目前,该学科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1030”战略重点,紧紧抓住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增强在花卉苗木种业、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力争形成2—3个国内领先的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是省重点学科(B类),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园林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风景园林及园林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支柱学科。该学科在风景园林设计与理论、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绿色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等方面有着鲜明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1-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研究生教育在51所开此专业的全国高校中被评为三星级专业,排名第19位(农林高校中排名第2位)。该学科“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以“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申请省级重点学科。园林规划设计(杭州西湖与江南园林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争取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在有该学科硕士点的国内高校排名30%以内,某些二级学科达到15%以内。新建城乡规划学学科,积极准备申报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加快实现项目、技术、资本和人才的全方位对接,办学经费实现多元化,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旅游管理学科

旅游管理学科以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景区管理、服务管理等为基础,开展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与专升本专业的教学活动,成功申报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优势资源,主要涉及休闲度假、乡村度假与发展、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社会和谐等研究领域,凸显森林旅游、休闲农业、健康旅游和城乡规划的研究与办学特色,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健康与旅游、森林环境与旅游、休闲与户外运动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学科“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成功申报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建设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和创业中心;初步成为在森林旅游、休闲农业、健康旅游等领域有突出特色、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科研成果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拥有2-3个走在国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为区域旅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支撑学科。作为一个年轻学科和新办专业,土木工程学科有着较为鲜明的优势和一定的发展潜力:教职工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位结构都较为合理,有创新创业激情的青年教职工迅速成长,在高级别论文、科研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方面暂露头角。但总体来讲,该学科在省级、国家级平台、项目、论文方面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兄弟高校学科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经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土木工程学科要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有特色本科人才培养为着力点,以学科交叉寻求科研支撑点,以学科融合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全面实现学科建设新的突破,确保学科建设取得实效。

建筑学学科

建筑学学科成立于2006年,并于当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11年成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了新的发展。但与省内外同类学科相比,存在以下问题:学科内缺乏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实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学科特色不明显、缺乏纵向项目和高质量成果、未形成科研团队。经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希望学校、学院给予政策之外,学科要自我奋斗,自我拼搏,努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学科教师要瞄准行业内高水平刊物,多写一些有水平、有影响文章;要充分利用人居环境学各学科和校内其他优势学科的资源,强化在绿色建筑、城乡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在学科交叉中产生特色,并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闻中心 蔡永华/综合 环资学院 姚芳 园林学院 张佩成/供稿)

上一条:  “第一届污染土壤生态评估与修复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  低碳生活 你我同行——环资学院土壤文化宣传周活动顺利开展

关闭